俄乌冲突的阴霾之下,一个挥之不去的争议,甚至可以说是愤怒的源头,始终笼罩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。对他的评价,至今仍是舆论场上激烈碰撞的焦点,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。
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,乌克兰今天的苦难皆源于泽连斯基的错误决策,是他将国家推向了战争的深渊。他们批判泽连斯基过早地倒向西方和北约,主张他应该采取一种更为微妙的、平衡的对外策略,避免今日的战火,让乌克兰人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。
然而,更多人,包括笔者本人,则坚定地支持泽连斯基。我们认为,面对一个具有侵略历史的强邻,战争的爆发并非仅仅是泽连斯基个人政策的失误,更与乌克兰自身实力的相对弱势息息相关。苏联时期及解体后的历史,已经充分展现了这个强邻的侵略野心和行动。因此,从长远视角审视,泽连斯基的选择在本质上并无问题。
展开剩余80%一个更引人深思的问题是:如果泽连斯基一开始选择投降,西方国家的反应会如何?许多人认为,即使投降,欧美和北约也会坚定支持乌克兰的抵抗。然而,笔者认为这是过于理想化的幻想。
让我们回顾历史: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,乌克兰的无力抵抗导致了俄罗斯的吞并,成为既成事实。这预示了2022年战争初期世界的态度。
2022年2月,俄军入侵乌克兰时,世界主要大国的反应,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。美国建议泽连斯基建立流亡政府;中国坚持和平呼吁,提供人道主义援助;法国试图斡旋,但最终未能阻止战争;德国则象征性地提供了5000顶头盔,其迟缓和吝啬的援助令人失望。其他国家,如印度、韩国、意大利等,也大多采取了象征性的援助措施。
这些大国的态度,反映了他们普遍认为乌克兰必败的判断。他们不愿意冒着得罪俄罗斯的风险,付出大规模援助,甚至连像样的军事援助都吝于提供。
然而,波兰和英国则成为例外。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,波兰迅速提供了反坦克炮、防空导弹等军事援助,尽管一开始也谨慎地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。
而英国,则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坚定。当泽连斯基在绝望中向世界各国求援时,只有时任英国首相鲍里斯·约翰逊给予了坚定的支持,承诺迅速提供援助,这份支持对当时士气低落的乌克兰而言,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:如果泽连斯基选择投降,美国和北约的反应会是什么?答案显而易见:在战争初期,几乎没有人相信乌克兰能够获胜,援助也就更谈不上了。最多也就是一些经济制裁和口头谴责,以及加强自身军力以防范俄罗斯进一步侵略。
俄乌战争至今,经历了三个关键转折点:首先是泽连斯基选择坚守基辅,避免了国家迅速覆灭的命运;其次是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,提振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信心;最后是接受过北约训练的乌克兰士兵,装备精良的美式武器,发起了有效的反攻,收复失地。
战争初期,各国援助更多是象征性的,如同对将死之人送去的“份子钱”。乌克兰的顽强抵抗,才最终扭转了局势。
最终,乌克兰的坚守和胜利,首先要归功于自身的顽强抵抗和泽连斯基的领导力。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会去救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。只有自身的强大和坚韧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援助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